
本官巖寺,原名本山巖寺,坐落于楊梅山五侖東側,背倚楊梅山筆架峰,鳥瞰如銀練穿境而過的東溪沖積平原,磨內水庫為巖寺天然的放生池。該寺始建于南宋(1127~1279年),侍奉觀音佛祖,為楊梅山雪峰寺十八分寺之一。明正德期間(1506~1521)重建。建寺時,適逢進士、太常少卿、提督四夷館黃河清從京都返鄉探親,蒞臨本山巖,寺僧請為題匾,黃河清當即寫下“本官巖”,并撰聯銘刻于寺院殿前石柱上:“本心修是佛,官直即為神”。自此,本山巖改稱為“本官巖”。集楊梅峰韻、匯東溪靈秀的本官巖寺,香火更加鼎盛自明清至民國年間,寺院歷經滄桑,年久失修。自雍正十一年正月由黃氏的祖宗黃光觀、黃夏郎、黃意郎等共同購置后,一直由黃氏及其后裔管理。至20世紀60年代“*”期間,被辟為專業隊隊址,寺院佛殿佛堂悉數被毀,寺前山地被開發種植茶樹,殿堂被作為茶葉加工場所。21世紀以來,楊梅山宗教、旅游事業蓬勃發展。古地巖寺,亟待修葺。在部分仁人志士的倡議、主持下,重建本官巖寺工作穩步推進。開始建設大雄寶殿(后殿)、觀音殿(中殿)、天王殿(前殿),鐘樓、鼓樓及其配套設施,工程進展順利。本官巖寺將成為朝拜祭祀、旅游觀光的圣地之一!侗竟賻r寺》.漂亮的人間凈土。南安市洪瀨鎮,舊橋頭西林那條路一直走進去。邊有路標。